院感保健科
2019年3月24日是第24个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”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:“开展终结结核行动,共建共享健康中国”。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建设,宣传肺结核知识。
一、什么是结核病?
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。
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的任何器官,如脑、胃肠、淋巴、皮肤等,但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肺部,称为肺结核。
二、结核病的传染源是谁?
结核病的传染源通常为正在排菌的肺结核患者。
由于结核病早期往往不具有非常特殊的症状,患者只有轻微的咳嗽、咳痰,并不伴有高热或其它不适,因此这种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略而不去看病,但实际上患者此时已经开始在痰中排出结核杆菌。
三、什么人容易被感染?
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,免疫力低下的人、有可能长期反复接触肺结核患者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。
四、结核病通过什么传播?
结核杆菌通常通过呼吸道传染,以飞沫传染为最主要的方式,咳嗽、打喷嚏是肺结核患者产生飞沫的主要方式。
其次,经过消化道也有可能带来感染。如饮用未经消毒带有结核杆菌的牛奶可能引起肠道感染。
五、有疫苗可以预防肺结核吗?
介苗一般在出生时接种,对于婴幼儿有比较好的保护作用,但这种抵抗力维持的时间不够长,一般到15岁以后,疫苗就不再能起到保护性的作用。
对于成人,人们没有保护性的疫苗可以应用。
六、预防结核病,我们可以做什么?
1. 及时发现病人,规范治疗病人
已有症状者(咳嗽、咳痰≥2周,伴或不伴咯血),应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。
已确诊者,应到居住地定点医院接受足够疗程(至少6个月或更长)的规范治疗。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,应注意呼吸咳嗽礼仪,尽可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。
2. 健康人群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
如勤洗手(流动水、洗手液洗手),室内经常通风以保持空气洁净,同时加强锻炼,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。
3. 预防集体生活场所(如民工宿舍或学生宿舍)结核病的传播
如发现集体生活场所某房间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之后,需要采取以下措施:
尽快地使肺结核患者离开集体环境并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;
对该房间进行消毒;
保持房间的通风及阳光充足;
同室居住的人员应注意自身是否有咳嗽、咯痰的症状,尤其是这些症状超过2周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检查,一旦诊断为肺结核,应立即治疗。
文字来源: 宜昌市中医院人民医院潘淼
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