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化内科 谷忠红主任医师
我国自进入老龄社会以来,人们对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慢阻肺等慢性病越来越引起重视,并对其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是有目共睹的。对比之下,对于肠道疾病的认识与宣教却略显不足。随着我国国民寿命的延长,胃肠道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会逐渐出现老化和衰退,消化吸收、舒缩分泌等生理功能将明显降低,由此引起老年消化道疾病的快速上升,针对老年消化道疾病的科普与防治也日益迫切。
下面就老年人常见的便秘、大肠息肉和大肠癌加以科普,旨在普及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和知识。
一、老年性便秘
便秘是常见的消化道慢性疾病,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、粪便干硬和(或)排便困难。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便秘(病程6个月以上)患病率高达22%,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,70岁以后患病率升高更加明显,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。
老年慢性便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,通常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,前者是指结直肠和肛门功能性疾病引起,后者是指器质性疾病或药物所引起。老年慢性便秘应该被重视,因为该病常常会引起以下严重后果。
1、加重心脑血管疾病。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,当排便费时费力时,因腹压升高、血压升高、心肌耗氧量增加,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而危及生命;
2、“粪石”性肠梗阻。粪便在肠腔内长时间停留,水分被吸收,使粪块越来越硬,甚至形成“粪石”堵塞肠管导致肠梗阻,长时间的压迫甚至形成溃疡、穿孔等;
3、诱发憩室病。老年人的大肠平滑肌往往张力降低、肌层变薄,当肠内压力增加使肠壁薄弱处膨出而形成憩室和憩室炎;
4、诱发或加重痔疮、直肠脱垂。便秘者排便用力屏气,直肠压力加大,阻断静脉回流,肛垫充血肥大,诱发加重痔疮、直肠脱垂;
5、增加结肠癌的发生。由于粪便长时间在肠道停留,致使粪便中的各种致癌物质浓度升高,与大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,大大增加大肠癌风险;
6、老年便秘还可能诱发加重腹壁疝、结肠黑变病、缺血性结肠炎、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等。
老年便秘的防治包括生活方式和医学治疗两方面。生活方式不可忽视,一是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,这是防治老年便秘的基础,因此,每天应至少摄入25克的膳食纤维;二是应摄入足够的水分,老年人应养成定时主动饮水习惯,不要感到口渴时才想起喝水,饮水量每次50-100ml,每天1500-1700ml,推荐温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;三是合理运动,散步、拳操等形式不限,避免久坐;四是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。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切记不要随意、甚至滥用泻药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。个别疾病引起的便秘,还需外科手术治疗。
二、老年大肠息肉
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检出率约为15-45%,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升高。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症状不典型,甚至无症状,往往出现便血、腹痛、腹泻便秘交替时才想起或在家人的劝促下就医。通常认为大肠息肉、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与肠癌密切相关,故老年人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接受肠镜检查,以免延误诊治。
大肠息肉的治疗,主要是肠镜下摘除和高频电切除,这是一种安全、痛苦小、操作简单、效果满意和费用经济的好方法,也是治疗大肠癌癌前病变(预防大肠癌)、筛查早期大肠癌、延长大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方法。所以,大肠息肉无论大小、部位均应常规活检(病理检查)和摘切除。当然,较大的息肉或已经癌变了的息肉则应该采用手术治疗。为了防止肠镜下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出血、穿孔等并发症,应当减少活动,留院观察2-3天。息肉切除后要定期随访复查,其目的,一是检查上次息肉切除后是否有遗漏或有新的息肉生长,二是确定是否有形成晚期腺瘤趋势。大肠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第一次随访复查以一年为宜,连续两次复查结果阴性者可结束随访。
三、老年大肠癌
大肠癌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,世界上每年发现的大肠癌患者中,大约23%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。在西方发达国家,其发病率已经居恶性肿瘤谱的第二位。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正以每年4.2%的速度递增,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三至第五位。我国老年大肠癌约占老年肿瘤的37%,国外大约50%以上的大肠癌患者为65岁以上老年人,表明发病年龄趋于老年化。
目前公认,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、大肠慢性炎症、大肠腺瘤、遗传、环境因素、吸烟等因素有关。
大肠癌早期无症状,或症状不明显,故容易被人忽视。多数仅感消化不良、大便潜血。随肿瘤的发展,可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、腹痛、便血、腹部包块等。临床上约10-23%的老年大肠癌患者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就医,原因是老年大肠癌患者病程较长,反应性下降,约有10-25%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发生肝脏转移。鉴于我国目前不足30%的高发人群参加大肠癌预防筛查,远远低于肺癌、乳腺癌等其他肿瘤的筛查率。为提高老年大肠癌的防治工作,积极大力宣传大肠癌的预防筛查的重要性,及时采取切除大肠息肉的治疗措施,无疑有利于老年大肠癌的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更有利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。
谷忠红主任医师
曾就职于成都军区总医院、总装备部第520医院,1998年晋升为大校军衔。连续三届当选绵阳市医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从事临床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工作46年,在消化内科、消化道肿瘤、健康管理学、细胞生物治疗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其领衔和创新性《综合序贯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研究》、《射频微创技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》、《中医治疗消化不良》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显著临床效益。发表医学论文102篇 ,参与编写专著3部;获全军科技进步奖、医疗成果奖共16项。
门诊坐诊时间:星期三、四、五全天
门诊地点:A栋4楼